城关镇:手蘸黄土泼丹青 绘就乡村壮美画卷

文章来源:城关镇 作者:程雅岚 发布时间:2022-06-29 18:35 点击数: 字体:


深山密林,道路泥泞,零星点缀的农房屋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吃山靠水,屈指可数的青年劳力,散漫悠闲的村居群众,这是“被山带河以为固”的悠悠巴山中乡村旧景,是逐渐被大家忘却的秦地山村。

现如今,这里绿草如茵、产业兴旺,“碧水点葱郁,美景入画来”落地成现实。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集中安置房犹如镶嵌在阡陌间的璀璨珍珠,鳞次栉比排列开来。村里的青壮年愿意留村务工创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成为了众多游客假日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了新鲜农产品的生产地。这里展现着脱贫攻坚后的蓬勃生机,也积蓄着新时代征程的新动能。这里的人们正把以前弃之不及的黄土,变成了沁染画卷的丹青翰墨,描绘着未来的壮美画卷。

而这一切的“嬗变”,都源自一场“惯性”作风的刹车。

“政策春风”激励思想解放

以前说到东风村,只知道是个深山里的村子,长啥样,有啥人,一概不知。村里的百姓也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平淡,觉得村子不会有任何发展前景,再穷,总不会饿死,再穷,政府总会兜底。厚重的黄土似乎压实了大家封闭的思想,甘于平庸、坐等观望变成了村子里的常态,惰性思想成为了难以刹止的惯性。“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委政府驰而不息的重农强农,为东风村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得过且过是对自己、对组织的极度不负责,我们要一起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转变思想,把责任担起来……”在一次村集体会议上,村支书带头反思,“国家为我们送来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不能再继续守着旧摊子了”。就这样,乡镇干部,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号召动员,抓产业谋发展,把包联户的困难作为自己的切身问题去解决,带领想创业致富的村民走出大山,学习取经。一场被黄土沉埋的思想解放,被政策的春风吹得清醒起来,甘于平庸的惯性刹车也终于拉住了。

“干事热情”唤醒躺平群体

原先一直住着破旧瓦屋的老张,最近乐滋滋地赚了一笔,并搬进了集中安置房。初遇老张时,他还在为搬迁的事情大发脾气,“我们这破地方有啥好折腾的,就这样混日子不好么”是我听到过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愿搬更不想谋生,这是他“躺平”式的坚守。这样的老张,万家村里还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这黄土地里的破村子,不如破罐子破摔,没有任何为之奋斗的意义。

这时青年基层干部主动担起重任,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每家每户串门做工作。虽是磨破嘴皮,踏破脚皮,但他们总是爽朗地笑着,逢人便打招呼,耐心听取诉求,晚上聚在一起讨论进度,琢磨方法,用自己的干劲感染着每一个人。就这样,村民们也坐不住了,村干部出谋划策,百姓们齐心协作,干事热情被逐渐点燃,躺平的群体被逐渐唤醒。田间地头里多了劳作的村民,村头巷尾多了忙碌的身影。如今遇到老张,他已经承包了一片香菇种植基地,看着丰收的成果和崭新的住房,笑得合不拢嘴,“党和国家好呀,我们现在生活可好了!”。

“向阳发展”促使乡村质变

一场“治‘惯性’ 转作风 提效能”作风建设“交响曲”正在各乡村奏响。不知不觉间,村里闪烁的路灯悄悄康复了;泥泞的村路变得平整了;单调的墙面上似乎因为黄土的拍打,多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知不觉间,村里的青壮年多了起来,南下务工的娃子们回来了,一个个撸起了袖子搞起产业……不知不觉间,村里兴起了茶园、蔬果园、魔芋产业基地,新鲜的农作物通过产业路驶出深山,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头精耕细作的村民们捂着充实的口袋,满意地笑着……“向阳发展”的积极作风浸染着村里的每个角落,“坐等观望”变成了“主动出击”,“封闭保守”变成了“革故鼎新”,这样的“嬗变”引发了乡村由里至外的质变,成为了大家向往的“诗与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百年征程的起点上,迎接着即将召开的二十大春风,千千万万个万家村、东风村,正把强基固本、积极作为的满腔热情挥洒在建设耕耘上;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正将甘于奉献、守正笃实的优良作风发扬在一线,这些在担当作为上的“下功夫”、“用实招”、“破难题”,终将夯实为民服务的每一块阵地,照亮每一个角落,带来夺目耀眼的“嬗变”,共同绘就振兴发展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