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公益岗沦为“空饷岗”

文章来源: 作者:姚瑶 发布时间:2019-12-12 09:41 点击数: 字体:

众所周知,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帮助困难人员解决创业就业问题而特设的以扶贫、公共设施维护等为内容的管理服务岗位,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然而,由于公益性岗存在监管漏洞,渐渐出现了“优亲厚友”、“特定关系户”、“按时领钱不干活”等怪象,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得不到政府的帮扶,难以实现就业脱贫、增收致富,公益岗因此沦为“空饷岗”,政府的公信力在群众心里也大打折扣。

如何做到惠民政策真惠民?莫让公益岗沦为“空饷岗”?

规范岗位管理,夯实主体责任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核监管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夯实主体责任,以此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并实施“动态化管理”,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杜绝“关系户”、“人情户”,及时清退不合格人员,确保公益性岗位不“变味”、不“跑偏”。

强化监管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定期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尽职履责情况进行抽查检查,严肃查处利用公益岗谋取私利的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冒领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借助舆论监督力量,确保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录用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杜绝“空饷岗”。

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作风建设

“空饷岗”的怪像看似疏于管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基层干部思想意识不高,缺乏责任担当导致的。因此,要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东风”深化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筑牢思想防线,从源头上遏制“吃空饷”现象的发生,利用公益性岗位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惠民。

责任编辑:    李迎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