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就要醒着拼

文章来源: 作者:杨发庭 发布时间:2018-03-26 15:31 点击数: 字体:

前段时间观看了一期《道德观察》,96岁的普法斗士林建德,自1987年成立老年法治学校以来为周边老年人义务普法31年。三十年的时光,太长,长的可以让咿呀学语的孩子长成顶立家门的汉子。林建德老人的前半生坎坷不易,少年时期家境贫寒,青年时期因时局缘故被迫入狱二十一载,后获得平反。他未曾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在思考:国家需要法律,不能无法无天。促使他学法还有一个原因,在他与朋友办药店替老年人看病的过程中,他发觉大部分老年人的心病大于身体上的病,各种琐事矛盾无法有效化解,63岁的他自费学法,之后创办学校进行普法。看完这部片子,内心震撼颇深。林老从“法盲”进级为普法斗士,他身处逆境不自弃,信念坚定,为梦想而战,他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八零后的我,到了三十而立的阶段了,出生成长上学工作,没经受过大的磨难。参加工作五年,业绩平平,无功无过,业务方面没问题,精神上缺“钙”,也许是太过顺遂,危机意识欠缺,敢想敢干的激情还不够。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想不负韶华,要理清思路,树立目标,甩开膀子跑起来,要向周围优秀者看起,他们信心满满干事创业,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们走路都带着风,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姿态。

身处基层一线这片广阔的天地,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安康的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20个字”落实到位。此外,最基本的一个就是摆脱贫困,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工作。作为我们要为摆脱贫困出力,就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政策法规,熟练业务,主动大胆履职,树立“竞干”思想,把激情投入进去,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一家一户采集信息,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发展园区,建立厂房,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干部包户,白天下村,晚上回来干业务,还要抽空学习各项政策,一是下村好宣讲,二是应对上级抽查。有时还要帮助村上完善软件资料和信息录入,琐碎的工作需花很多时间完成并反复校对,上台总结工作,一句话就概括完毕。没有收获吗?我们的耐性强了,业务能力提升了,跟群众交情更深了,我们包挂的贫困户喊我们进屋喝水吃饭,杀猪喊我们吃刨汤肉,过年时发祝福信息,曾经加班加点,疲惫不堪的五脏六腑此时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了,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生命太过短暂,不说要建功立业,排除一切困难把现有的工作干好,服务好群众,继续做好包挂户的工作,尽己所能为民纾困,为民谋利,为咱们的脱贫尽好责,为咱们乡村的振兴贡献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    本站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