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安康当先

文章来源: 作者:陈光文 发布时间:2018-08-08 16:14 点击数: 字体:

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在调研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保护工作时强调,“要把秦岭安康段打造成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安康作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必须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行之有效的举措、攻城拔寨的干劲,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生态保护,安康当先,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将生态保护作为建设美丽安康的的最好方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17年5月23日,安康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并启动《安康市秦岭生态保护"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两个《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立足市情县情实际,以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保护为重点,始终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业过剩行业,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好安康的生态环境资源,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保护,安康当先,必须坚持部门联动,全民参与,让人人都是保护者成为305万安康人民的共识。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真抓实干。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实践,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更加清醒,态度更加坚决,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特别是我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创新推行的“三长治河”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市县镇村以及各部门、行业、领域之间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河湖管理中“多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机制瓶颈,被水利部评定为“2017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并入选全省“2017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我们要深入总结“三长治河”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将其推广运用到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进一步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工作举措,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全市“一盘棋”战略和“一揽子”计划,努力凝聚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生态保护,安康当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整改,把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习近平今年视察长江经济带时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康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根本保证。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供,今年我市全面启动了网箱清理取缔工作。随着4月底最后一批网箱从瀛湖清理上岸,在瀛湖库区盘踞长达10年星罗棋布的网箱彻底成为历史。一碧万顷,烟波浩渺,白鹭齐飞的秀美瀛湖将指日可期。“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一江碧水面前,安康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展示出责任与担当。我们要坚持把修复安康生态环境问题摆在压倒性位置,要通过问题清单、跟踪督办、责任倒查等方式,深入推进中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问题落实,做到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化“整改”为“真改”。与此同时,要认真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地区的经验, 全面对标,合力攻坚,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责任、过硬的作风、有力的行动,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厘清思路,凝聚共识,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坚决落实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才能让安康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责任编辑:    马赛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