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服务群众”变成空口号

文章来源: 作者:赵倩 发布时间:2018-08-14 08:21 点击数: 字体:

近日,河南省某政府部门办事大厅将工作区和办事区隔离,办公区凉风悠悠、办事区热浪涛涛,同一个办事大厅,却因一窗之隔,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引来广大群众和网友的热议。如此差别化地对待干部和群众,无疑是在政府和群众的心中横加了一堵心墙、加深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这种令人尴尬的操作从小处说只是给办事区少安装了几台空调,可是归根结底还是源于部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到位、利己思想在作祟,背离了我党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在70多年前年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我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可见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从来都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落实,真真正正的付出行动。

服务群众,需心存良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虽身为一介七品县令,但是郑板桥并没有只为一家之荣趋附权势、苛责百姓,而是深入民众、广散钱银、赈灾济民,在他为官期间百姓富足、民风淳朴,即使过去了几个世纪,他的为政之德仍然被百姓广为传颂、为后人推崇学习。结合自身,身为一线干部所服务的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不懂法律、不知时事,面对这样的群体如果我们不能心存良知,对他们的基本诉求打游击战、踢皮球,那服务群众又何从谈起,民众爱戴又从何而来呢?

服务群众,需恪守职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恩来同志虽位居总理之位,但从未享受过总理之生活待遇,在他的脑海中牵挂的永远都是中国大地上贫穷的老百姓。对待群众,他面带慈爱,将自己的眼光盯在群众的餐桌上和腰包里,时刻关心老百姓能不能吃饱、有没有收入;对待工作,他总是关心群众最迫切的诉求,想着怎样消灭祖国的穷根,让老百姓都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他将自己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人民,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人民的总理”。服务群众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话题,也是我党永不变更的主题,公职人员唯有恪守职责才能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服务群众,需立足实践。“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从《梁家河》一书中,我们才了解到总书记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如何跟“穷”字作斗争,他修大坝、挖水井、建沼气,成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积极解决当地百姓温饱问题;大胆改革,制定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等策略,带领群众兴家致富。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服务群众的事情说起来是多么容易,做起来又有多么艰辛,然而即使再困难,也只有坚持并努力实践,才能将“为人民服务”这几个沉甸甸的字轻松地从口中说出来。

总之,作为基层工作者更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切莫让服务群众变成了一句口空号。

 

责任编辑:    马赛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