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一条涌动着敢于担当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的河流

文章来源: 作者:邱洪刚 发布时间:2018-10-31 11:07 点击数: 字体:

用一周时间读完了《梁家河》,掩卷沉思,神望陕北圣地延安梁家河。一条涌动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砥砺奋进的河流在脑海中徐徐展开。

这是一条凝结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河流。习近平同志不到16岁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来到天寒地冻,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陕北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插队落户。当时的梁家河农民,几乎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喝的是泥浆浑水,吃的最好的食物是面团做成的“抿节”。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落户期间,住土窑,挤土炕,用油灯,捉虱子,蹲茅厕,食麻油,吃酸菜,用扁担担水,用稚嫩的肩膀担粪、担麦子,在河里洗澡,可以说“受苦一满帮间”。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习近平同志逐步和当地农民融为一家人,磨砺了他适应艰苦条件生活生产的坚强意志。习近平同志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最真诚的心声。

这是一条涌动着明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河流。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期间,带领和发动梁家河人筑淤地坝,建沼气池,开铁业社,办缝纫社,设代销店。这些看起来在今天非常细小平凡的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无不显示出习近平同志敢为人先,敢想敢做敢干,勇于开拓创新的独到眼光。习近平同志“干活不撒奸儿”、做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 “ 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这无不饱含着习近平同志无限的睿智,有作为勇担当,善于为民办事的信念情怀。

这是一条荡漾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团结奋斗精神的河流。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为办沼气池,顶住各方面的压力、阻力,专门到县委汇报、到四川考察。为修淤地坝,跑十几里路请王宪平挨家挨户反复讲道理,做动员,说服乡亲们,最后得到支持。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生活生产、学习、干事,一直带着深深的感情,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正是习近平同志无数次的努力,不懈坚持,不屈服各种困难,心底始终铭刻着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信念,党和人民认可了这个“后生”。处处凸显出习近平同志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为民奋斗的共产党人的豪迈博大情怀。

这是一条凸显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领导和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携手奋进新时代,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河流。总书记认为,梁家河是一所学校,他在这里收获很多。正是在梁家河成长岁月的艰苦经历,总书记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梁家河深深扎根在他心中,也厚实扎根在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激励着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努力开拓,不断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期间,始终怀着对科学、文化、理论知识的孜孜渴求和不懈追求。他专门跑三十里山路借书,坐河边,立村头,蹲地边,躺炕头,拨灯夜览,嚼读《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浮士德》《战争与和平》《当代英雄》《哈姆雷特》等大量中外名著,尽情吮吸书中广博的营养,丰富着内心精神世界,磨砺做人做事和善待他人的处事为人品格。

这是一条跳动着激情拥抱新时代,开拓新思路,迸发新作为,实现新征程梦的河流。梁家河所荡漾的为民造福初心、追求真理精神、埋头苦干作风、攻坚克难意志,不仅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也更浸润着、滋润着、流淌着全体中华儿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拼搏的血脉。

 

责任编辑:    马赛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