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一些群众交流发现,有的对发展农村产业欲望并不强烈,最强烈的是希望通过发展产业,套取国家补助资金,最希望的是“空手套白狼”,自己不费多大劲就能获得国家较多的补助,这种思想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不少隐患。
农村要发展,产业要先行,这是绕不过的一道关。但在一些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地理条件差、信息条件差的区域,发展产业存在诸多先天不利因素,搞种养殖业不容易上规模,而且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都会相对较高。正因为这样一些先天不足,有的群众对发展产业信心不足,有的一开始就萌生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不良念头,而不是想办法把自己的产业怎样做强做大。加之在发展之初,会有各种扶持措施,而且力度较大,让有的产业发展户产生了一些依耐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的现象,自身变得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可能让一些本应能够发展好的本土产业发展迟滞,甚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
其实,我们在发展产业时有自身短板,也有自身优势,特别是利用好山好水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中药材、食材,利用移民搬迁的劳动力聚集优势发展加工业等,就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就能给群众就近找到比较稳定的增收渠道,而且一些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比如七叶一枝花、蜂蜜、毛绒玩具等,这些产业可以趁势而为充分发展,成为地方脱贫的支撑产业。当然,在产业扶持中,群众更看重经济扶持本无可厚非,单纯的严卡经济扶持政策和帮扶政策也非可行之策,适度的经济支持能更好促进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群众产业发展信心。但扶志、扶智、扶信息也很重要,随着市场行情的不变化,为群众提供可靠的发展产业信息,让他们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剔除那些发展前景不好的产业,并在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促进群众自身积极作为,这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