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国风清

文章来源: 作者:许柯 郭沈娟 发布时间:2019-09-12 16:24 点击数: 字体:

端午初过,随着高考热的逐渐冷退,一篇名为“17岁少女为救母亲捐骨髓放弃高考,她的‘考场’在病房”的文章却刷爆网络,少女的孝心让广大网友为之动容,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大国,古有孟母三迁为子,有郭巨埋儿为母,今有梁启超、钱基博正家风家规,换来一代代学术栋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家族兴旺,民族昌盛。

家风本身很小,小到一个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人品好坏都能从其行为举止所反映出来。鲁迅和许广平育有一子,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完全的解放”,营造宽松舒适却有规有矩的环境。家风清正,教育严格却不严厉,才恰到好处,而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却无法对家人做到宽容与耐心,他在教育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最终无法教育好孩子。因此,好的家风塑造,需要从父母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开放包容,为孩子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上行下效,做好传承,才能达到正家风以促国风的目的。

家风也可以很大,正如歌词所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组成部分,犹如茂密森林与树木的关系,家风正,则国风清,国风清则百姓安居,民族强盛,家风不正,则国风不明,国风不明则民族式微。良好的家风不仅可以规范家庭成员本身还能促使良好国风的形成,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训俭示康》便是其家风传承的精华,其中"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传颂至今。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家风在某种程度上与政风紧密相连,继而影响国风。若为官清正,则如司马光一般,以身作则,不宠溺放纵,故而后代持身中正,为人称赞,自身政风清廉,为良好国风形成增砖添瓦。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家风的重要性自古便能显现出来,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家庭成员,更应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同时也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身作则,为后代起好示范作用,让日常工作无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一番成绩。

责任编辑:    马赛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