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为何频频遭遇“闪退”

文章来源: 作者:赵倩 发布时间:2019-09-26 08:29 点击数: 字体:

“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为民担当务实这几个字基本上涵盖了一个党员干部工作的全部,对个人来讲是职业生涯的风向标,对群众来说是赖以信任的基础,但是说起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比想象中更难。

近日,浙江省开化县查处11名干部,为党员干部们的担当履职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事情起因于两年都没有办下来的危旧农房建设审批手续,村民郑守岗于2017年6月遭遇洪水受灾导致房屋不能居住,被村委会协调至邻居家寄宿,截止2019年6月该村民的手续都因县规划局调整规划用地的原因而迟迟得不到解决。让受灾群众陷入到这种“ 无家可归”的为难境地正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为民担当的态度出了问题。可见,身为基层干部少了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不仅会导致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个人还会受到党纪党规的严厉惩戒,可明明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担当为何还频频遭到“闪退”呢?说到底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

一是工作上的畏难情绪导致部分干部不想担起肩上的重担。基层工作干起来是千头万绪,身上的担子也被一压再压,使得许多工作推动进程慢、矛盾大且异常棘手,于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有些干部就打起了挑肥拣瘦的小算盘,只想做些责任小又轻松的活,一遇到要担责任的事情能往后缩的就绝不往前冲,大有“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这种连本职工作都不愿意履责到位的行为还妄想让其担当为民就更是不经之论了。二是有些人在问责常态化的高压下形成了“干得多错的多,干得少错的少”的片面认识。列宁曾说“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然而这恰好是他最基本的错误。”有些干部如同《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闲官孙连城,害怕“枪打出头鸟”,认为“工作得过且过就行了,但是千万不能犯错误,因为工作干得好了是大家的,受处分影响的就只有自己”,于是秉承着不贪污不作为的信念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时间就形成了懒政庸政的现象,又从何谈起担当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于党员干部自身来讲,要端正心态,身为基层干部的职责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因为“怕问责”连本职工作都要溜肩膀的话,就算侥幸“软着陆”了,纵观自己的职业生涯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实际成绩,那自己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对于组织来讲要能够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不仅要为干部做事树立规矩、制定框架,还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允许干部犯错误,为实干者托底。如此才能改变担当频遭“闪退”的局面。

责任编辑:    马赛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