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迷失在吹捧中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刘松 发布时间:2020-06-24 11:13 点击数: 字体:

“在我那群酒肉朋友圈,有人叫我‘老大’,听起来觉得顺耳,爽!”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了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科信局原局长叶加河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据报道,叶加河组了个喝酒的小圈子,很享受被“小圈子”里的人捧在高位的感觉。他经常利用手中公权,关照那些捧他的圈内人,并捞取“感谢费”,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不归路。

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潜意识里,也渴望被人赞赏。交往中,用恰当、真诚的语言赞美他人,既能激发他人的自豪感和进取心,也能拉近彼此距离,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若言过其实,口蜜腹剑,将赞赏异化为别有用心的“吹捧”,就如同给一些定力不强的党员干部调制了一碗“迷魂汤”,使其陶醉其中而不自知,从而自我膨胀、居功自傲,直至肆意妄为,一步步走入歧途。现实中,类似因沉迷被人“吹捧”而得意忘形、自毁前途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如,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郭远生就是在“救火队长”“找矿专家”等吹捧声中,逐渐迷失人生定位,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最终在逐利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沦为私欲的奴隶。

吹捧声听起来悦耳,却很可能暗藏祸心。个别党员干部之所以在吹捧声中迷失、沉沦,主要就在于思想上不清醒,政治上不坚定,私心杂念太多,对自己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奉承话听多了,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显摆的资本和谋私利的工具。热衷于吹捧的人,一门心思揣摩领导干部的心思,以此博得对方的喜欢和信任,说到底还是要为自己谋求私利。吹捧者大行其道,被捧者乐此不疲,时间一长就容易把党性原则、纪法意识抛在脑后。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警惕别有用心的“吹捧”,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淬炼,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如磐的定力,正确认识自我,明辨是非,不因他人的吹捧而忘形,不因名利诱惑而动摇,始终厘清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等的界限,不越界、不逾矩、不过线,才能永葆心正气淳、耳聪目明的本色。(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    李迎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