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这是将军谢晋元在83年前面对国家存亡危机之际写给家人的诀别信,一封家书道出我中华男儿的满腔救国之志。随着电影《八佰》在影院的上映,历史的疤痕又一次被揭开暴露在世人面前,“八百壮士精神”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中仍熠熠生辉。
现如今,我们虽不用经历似前辈血战沙场、以身搏命的炮火硝烟,却要应对新时代下科级创新、制度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挑战,内有经济提质增速、外有对手虎视眈眈,在最紧要艰难的关口,八百壮士的爱国精神在当下尤其需要提倡。
立“八百壮士”之志。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踌躇满志,后有袁隆平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饱饭的朴实梦想,这些无不体现出赤诚的爱国之心。“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虽身处基层,但爱国的话题并没有远离我们,就如香港老师李籍面对被黑衣人包围的危险境地,带着一双儿女无所畏惧地高唱国歌,用实际行动在下一代人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正如古人常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我们只有端正志向,行为才会随心而动,才能为国之强民之富加油助力。
练“八百壮士”之能。“道虽逊,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有爱国抱负不如锻造为国尽忠本领来的实在,回顾八百壮士的反抗斗争,如果那400余名敢死队员没有能征善战的战斗能力和与敌人周旋的智慧勇气,如何能在那弹丸之地抒写下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于我们而言,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学习、到群众身边干事,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淬炼,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办事水平。
恪“八百壮士”之职。“逆行老人”钟南山,“疫情吹哨人”李文亮、4.2万援鄂医护人员及400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守土担责,在本次疫情期间成为了确保我国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最强有力的保障,这种恪尽职守不正是爱国尽忠最生动的诠释吗?因此,要始终保持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担当务实的作风,站好岗值好班,将自己塑造成一颗能拧得紧、连得上、靠得住的“螺丝钉”。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只有弘扬八百壮士的爱国精神,发挥先锋模范的头雁作用,才能推进我国民族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