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强调:“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随着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以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5千克算,一个十万人口规模的县级城市日产生活垃圾将达到50吨以上,一年的生活垃圾将近2万吨,成年累月的累计,这并不仅仅是惊人的数字累积,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生存问题。巨量垃圾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不仅会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更会遗患子孙后代。曾经的垃圾围城、河道垃圾成片等景象无不令人望而生畏,印象深刻。
生活垃圾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多次就垃圾分类处理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增强,不少城镇和乡村已经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受限于资金、人力、技术、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城市还为实现垃圾分类,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二次污染、侵占土地、渗漏液处理难等等问题。致使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都在集中精力打脱贫攻坚战,资金、人力、精力短板比较突出,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这都是必将战胜的又一道关口。
生活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全民参与,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并非易事。首先要建立能够适应这项工作的机构人员体系和财政资金保障体系。要保证从源头的宣传指导、分类收集投放,到中间的转运处理,再到末端的监管考核,整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机构、人员负责,要有能够满足收集、处理要求的设备设施。如果这些硬件设施跟不上,这项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和推进。其次要大力推进宣传教育,让生活垃圾分类的全民共识更加深入,更加牢固。要充分利用各类新技术,走进学校、社区、小区、集市、村、机关单位、企业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要让人们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知道怎么分、怎么投放、怎么转运、怎么处理,教育引导群众既做践行者,又做指导者和监督员,要大力培育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千家万户进行宣传指导,发动群众打一场垃圾革命的“人民战争”,推进垃圾分类扎根于每家每户,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慎重运用不切实际的、复杂的创新和新技术,努力为全民提供简便、易操作的分类收集投放基本条件和方法。最后要建立强有力的考核监管体系,不断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的科学经验,加快垃圾分类处理立法,保障这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运转下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文明新时尚,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期待每位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中来,人人争做生态环境卫士,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