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视里各种明星选秀、真人秀节目鱼龙混杂,非常不适合人青年人观看。但也有《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国宝会说话》、《故事里的中国》等这样的有内涵,有故事、有水准的节目火爆网络,让现代人浮躁的内心沉静下来,爱上中华文化。《国家宝藏》便是其中一个。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是通过对文物的梳理与总结,邀请公众人物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教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节目呈现的史实有依据,故事有逻辑,情感有共鸣,让大家能在文物的宝藏里吸取更多的养分。
在文物里我们读懂了历史。在文物的世界里有不仅能知道几百余年历史的紫禁城、西安碑林;一千余年历史的布达拉宫、莫高窟;两千余年历史的秦始皇陵、孔庙孔府;三千余年历史三星堆、殷墟。还能了解到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的河南,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陕西,荆楚文化集大成的湖北。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知道了老祖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文物里我们读懂了古诗词。文字是根可以记录历史,也是古诗词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有把酒问青天”;南唐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仙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知道了黄河之水哪里来,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在古诗词里让我们对神州大地的多彩印象更加深刻。
在文物里我们读懂了爱国故事。故宫文物南迁中老中青三代守护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传承与虔诚,因为他们知道文物就是文脉,国可破,文脉不能断;昭陵二骏的修复者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修复文物疤痕的艰辛和痛楚,因为文物可以被修复,但是几千年的羞辱却无法平息。从藏经洞到圆明园,一件件流失海外文物的艰辛回家路背后更是无数爱国人士的默默努力与付出,因为那一缕缕珍宝的影子,上面有丧权辱国的伤痛烙印。在文物的爱国故事里我们感慨祖先的东西有多么无与伦比,更是时刻警醒我们,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不管哪件国宝文物,不管你从国宝文物中读到了哪些知识,它们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字、人物、精神都能让后人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中感受到我们的信仰和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所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对孝悌忠信的坚持,对故乡故土的眷恋,对家族爱国精神的传承,还有对祖宗留下的文字和历史的热爱不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