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什么?1915年《新青年》发刊词讲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作为新青年,必须要承担历史使命,打开新时代的大门。努力奋斗,发光发热。
而要想打开新时代的大门,就必须紧握四把“金钥匙”,牢牢把稳理想信念的“方向盘”;清晰认识为民服务的“风向标”;踩紧学习提升的“油门”;灵活运用反思与自查的“检测器”。四位一体,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能在新时代下,放飞理想,稳步前行。
牢牢握紧理想信念的方向盘。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时代下,唯有保证思想上的不落后,才可以履行好工作职责。“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同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青春之花,永远地绽放在了扶贫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青年干部该有的责任意识与为民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也正因为有了一批批像黄文秀同志这样的“时代楷模”始终牢牢握紧理想信念的方向盘,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才让我们顺利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因此,要想在新时代实现自己的价值,追逐梦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则是一堂必修课,青年人必须与党和国家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思想不抛锚。
清晰认识为民服务的风向标。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萌萌,深入基层,通过“自主创业”和“产业扶贫”理念,带领全村15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走上致富道路。为民服务,从来都不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写在纸上”的空口白话,更需要每一个新青年“刻在心上,走在路上,动在手上”。只有深入群众,走上田间地头才能真切了解民众之诉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既然要做好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需要我辈青年融入群众,为群众踏踏实实干事,拉近干群关系,积极开展工作,承担责任。
踩紧学习提升的油门。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开展好工作,不仅仅需要青年人从书本上来夯实基础,还需要我们从网络上等渠道来强化自身,更离不开,与老前辈们的师徒传承。《论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千年以来被反复验证过的真理。学习好老前辈的优秀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必然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见贤而思齐,向“身边好人”和“最美干部”学习,更有利于我们自身之进步。
灵活运用反思与自查的检测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在新时代下,广大青年不仅仅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更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看自己每日的工作目标是否积极完成;有没有坚持学习进步;有没有违反党纪国法。合理看待人生当中的每一次成败得失,从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自我反省和身边同事的监督,来保证自己时刻进步,避免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广大青年人既要做好面临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准备,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还得培养少壮工夫老始成的耐心。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努力培养高尚情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存高远,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新时代下的我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在这样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之下,加入到为党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队伍中来,是我们新青年的福分。我们也会始终保持这份热忱,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伟大的事业当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我们一起俯下身子,携手奋斗,追逐梦想,共同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