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文章来源:南宫山镇 作者:姚青芸 发布时间:2021-09-30 09:21 点击数: 字体:

喜看稻菽千层浪,稻花香里说丰年。金秋已至,硕果盈枝,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翻涌着金色的浪花,面对这丰收的盛景,老乡们脸上喜洋洋,心里暖洋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打破人才瓶颈。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成功的。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加强加快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另一方面,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打造好农村舞台,积极营造求贤若渴的社会氛围,为外来人才提供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平台和能无后顾之忧的生活保障,让广大人才想来农村、愿意来农村大展身手。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坚持发展科技农业。我国人多地少,目前大部分地区仍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受限等,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逐步建立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利用科技设备对农作物进行全天候监控,智能化调节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光、湿、水、气、肥,打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创新农用机械,尤其对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山区,发展小型机械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及绿色无害化肥的科研,不仅让农作物产量高,更让农作物的质量优。通过科技手段,逐渐让我国农业向集约化、数字化、可持续化转变。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坚持贯彻落实“两山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时刻把绿水青山的理念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生态文明建设带动乡村治理,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如今已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切实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