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老好人”,顾名思义就是奉行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律“好好好”“对对对”,原则不强、立场不清、甚至毫无原则、毫无立场的人。孔子曾以“乡愿,德之贼也”批判这种现象,孟子认为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记得还有人用一副对联刻画“老好人”形象,上联是“眨眼闭眼一只眼,下联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好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老好人”清晰画像,指出“圆滑官”“推拉门”“墙头草”等是其形象表现。
现实党员干部中“老好人”长啥模样呢?其有很多表现形式:一是不说话,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面前,爱惜自己的“羽毛”,当“暖男乖女”,即使表态也是看别人先说,再附和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二是说好话,奉行多栽花少栽刺,“擅长“吹喇叭抬轿子”,无正义无原则,逢迎讨好;三是好说话,无论事情是否符合原则,都说一个字“好”“行”,只点头不摇头,甚至对违纪越规的人和事,包着护着掖着藏着,装做看不见。一但别人出了问题,立刻放来马后炮,还做个事后诸葛,甚至还落井下石;四是闲拉话,自己不做事还闲话他人,对工作敷衍应付,遇困难矛盾绕弯走,四平八稳“太平官”,这些现象总结起来就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不敢担当,怕得罪人,做个明哲保身的“老好人”。之所以不愿担当不得罪人,很大程度上是想换取“群众基础好”的“美誉”,宁让规矩破个洞,不让感情裂条缝,看似与人为善,实则圆滑世故,只为多栽花少栽刺、多交友少树敌,谋求自己顺畅的升迁之路。
范文正公云:“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党员干部为了事业而坚持原则,得罪人,不可避免甚至必须,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的纪律、党的规矩要求,遇事不撩挑,不耍滑,不逢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勇于担当,敢抓敢管。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要对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动真碰硬、积极奋进者加油喝彩、撑腰鼓劲,大胆使用。对那些投机取巧,逢迎讨好,笼络人心的“老好人”现象要坚决抵制,坚决反对,坚决打压,坚决零容忍。这样的人不仅思想腐败,还会腐蚀周边人思想,庸俗同志关系,放毒党风政风滋生,破坏党的规矩,涣散消减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取心,责任感,其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