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强调,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要牢牢把握乡村旅游服务“三农”工作的总体定位;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在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发挥作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虽说目标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怎么走,没有既定的路线,也不能搞“统一步伐”,尤其要充分依托现有的资源,结合农村的发展实际,才能走出成功之路。如今,农村人口稀少,农民老龄化严重,环境更加优美,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打好乡村“旅游牌”,不失为一条好出路。
打好“旅游牌”,可实现生态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些年来,国家深入推进污染治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谋划,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个别地方投入大、回报少,甚至长年亏本经营。由于没有回报,导致污染治理不上心、走过场,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为基、绿色为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体验到保持生态的好处,有利于农村持续发展。
打好“旅游牌”,可提高产业水平。在农村发展旅游,就要体现“小而精”,将传统种养殖结合起来,创新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以增强对游客的吸附力,促进农村增收。尤其是当前种养殖“遍地开花”,你栽李子、我种桃子,低质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通过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低制市场风险的能力。
打好“旅游牌”,可盘活优势资源。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村老龄化严重,许多人满足于现状,缺乏创业干劲,致使许多当地优势资源长期“沉睡”,未发挥价值。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由专业人士经营,可以进一步挖掘当地特色,打包出具有亮点的旅游品牌,将资源变成资产,带来收益。
走好乡村的产业振兴之路,关键要选好路径,打出了“旅游牌”,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只要打造了足够的亮点,就一定能成为“摇钱树”,让广大群众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