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常回家吃饭

文章来源:县应急管理局 作者:邱洪安 发布时间:2022-03-07 09:29 点击数: 字体:

党员干部和其他履行公职负有公权力的人员,常常回家吃饭,不是小事,更不是私事。

常回家吃饭,可以大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涵养良好家风家训的重要平台。公职人员负有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职责,常常非常繁忙,甚至时常没有回家吃饭的时间和机会,和家人在一起吃饭、沟通、交流的时间远远没有和同事在一起的多。常回家吃饭,和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交流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

常回家吃饭,是进行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常回家吃饭,可以着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教育功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沟通,涵养良好家风,推进廉政建设,促进政风清正,淳化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习俗。

常回家吃饭,是杜绝餐饮浪费的有效实践,勤俭节约习惯养成的具体方式。常回家吃饭,可以按照家庭人数和具体环境安排餐饭膳食,做到有计划安排。回家自己做饭,实行按人定食,合理配菜,提高食材利用效率,减少剩饭剩菜,降低餐饮浪费,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勤劳务实、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社会风气、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常回家吃饭,是禁绝公款吃喝的有力举措,提升党风政风廉风建设的具体实践。常回家吃饭,既可以严格控制、压缩公职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公款吃喝的时间、空间,减少公款吃喝现象,强化“三公”经费使用监管,培养过紧日子、苦日子意识,还是有效减少、控制、禁绝公款吃喝的有力举措。不管是公务接待或是私人宴请,很多人常常因为好面子,讲排场,比奢华,无形之中为公款吃喝、铺张浪费推波助澜。常回家吃饭,可以有效消解或抵消好面子、讲排查、比奢华的攀比心理,对有效抵御、严厉禁绝公款吃喝也具有积极作用。

常回家吃饭,是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杜绝餐饮浪费,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是控制公款吃喝,培育勤政务实、清风正气的有力手段,是强化廉政文化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方式。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