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民聚焦央视3·15打假直播骗局,低配儿童智能手表、“土坑”酸菜等产品令人切齿拊心,一夜间舆论哗然。无论是企业生产发展,还是个人为人处事都做不得半点虚假。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更应以身作则、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从自身开始“打假”,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服务群众不“掺假”,开展工作不“作假”,执政为公不“装假”,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办真事。
赤心相待,人民至上,服务群众不“掺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群众的幸福指数是衡量党员干部践行宗旨的重要标准,为民服务必须真心实意,掺不得半点虚假。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可以辨别虚情假意走过场,可以看清真心诚意办实事,只注重形式、走过场、空喊口号,不切实际的“摆拍”,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掌声”,只会听到群众的怨声,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对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用真心以待,用务实以行,常常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经常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疾苦。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涵养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
踏实苦干,求真务实,开展工作不“作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工作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蒙混过关,也只能蒙混一时、得眼前之利,但早晚会被戳穿,一味追求“数据好看”,很可能只会让自身形象在百姓心中变得“难看”。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碳造假”案例、“吉林农技院事件”,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降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会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补足精神之“钙”,要深刻认识到弄虚作假的危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实事求是的政绩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严以律己,公私分明,执政为公不“装假”。“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党员干部如果把握不好公与私的界线,破了戒律开了缺口,就过不了“人情关”“廉洁关”,就很容易被围猎走上贪腐之路。毛泽东同志曾为亲情规矩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朱德临终前叮嘱子女:“无产阶级不存在遗产继承的问题,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公家的,死后一律上缴,我没什么遗产,只有读过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时刻心怀敬畏、守住“权力关”、“生活关”,自觉远离“诱惑圈”、坚决净化“家庭圈”、积极建好“朋友圈”,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坚决杜绝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任何时候都都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