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站”式的干部应当“下课”

文章来源:县审计局 作者:石践 发布时间:2022-07-18 17:32 点击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一些干部精神懈怠的相关论述中,提到了这样一类干部: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这类干部,我们可以称之为“中转站”式的干部。

“中转站”式的干部在现实和历史中都不乏其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对上级的安排和指示传声筒式地照抄照搬;面对矛盾和困难,不是往上推卸,就是往下转发,从不思考、也不研究,更不愿担当作为,生怕承担一点责任。他们是庸政懒政怠政的一类典型。

北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珪,可谓历史上最著名的“中转站”式干部。王珪当宰相期间事事依旨而行,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下级有奏章,王珪呈送给皇帝,跪请:“取圣旨”奏章批阅后,面见皇帝,跪接:“领圣旨”回去后,答复有关部门“已得圣旨”作为宰相王珪仅仅起到了上传下达作用,与宰相应有的担当作为可谓天壤之别世人讥讽他为“三旨宰相”,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无所建树”

像王珪这样“中转站”式的干部,在落实上级的指示和任务时,表面上看是不折不扣、原汁原味,事实上是“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其结果必然是远离实际脱离群众,掩盖矛盾,危害事业。正如毛主席曾经批评的那样:“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中转站”式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既不愿担当作为,也不会直面矛盾。他们就好比聋子的耳朵——摆设,对推动工作、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起不到任何的积极作用。在单位里、组织内,中转站式的干部,只能起副作用、消极作用

干部就要起到干部的作用,干部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矛盾和难题,就是要主动担当作为。列宁曾经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干部也同样如此。对中转站”式的干部,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姑息纵容。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中转站”式的干部,就应当让他们及时“下课”。造成一定后果的,还应从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倒逼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才能助力形成“追赶超越、人人奋进”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