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斗正当时】我为生态站好岗——追青逐绿

文章来源:县林业局 作者:龚宪珣 发布时间:2022-10-12 17:58 点击数: 字体:

《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讲的是我们先民为爱追索的故事。其实,古往今来,对美好追寻的过程莫不道阻且长。

岚皋县巴山珍稀植物园是居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室外课堂,也是外来游客的必去之处。漫步其间,春可欣喜于满目苍翠,夏可感幽静清凉,秋可叹红叶叠韵,冬可赏清凛苍茫。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有那么一群人,有一段筚路蓝缕却不为人知的故事。


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大山是林业的根,树木是林业的魂。巴山珍稀植物园,是县委、县政府为推进全域旅游,提升县城品位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植物园在建设前,莲花山虽然也涵纳了不少绿树花木,但更多的是黄色的土地和裸露的岩石。这一棵棵绿树,怎么成为景致呢。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绿树下土地的归属权。莲花山涉及众多农户的私人用地,进行拆迁及租用协调,这一问题使得工作组的成员们不断地开会协商但总是没有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总有孤勇者,总有老骥伏枥,这时,县林业局一位退休的老前辈胡应国挺身而出,他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林业人,为了更好地建成植物园,我也要出一份力,难点没什么,我来。”已年过花甲的他,天天奔波在施工现场与农户家中,一次次的漫山寻找,一次次的登门调解,一次次的苦口婆心,更在宣讲政策的过程中,因一农户语言行为过激发生推搡,不慎倒地,受伤住院。休养期间,胡应国坐卧难安,坚持出院,只担心因自己受伤而影响了工作进展。终于在正式开工前,全面完成了主区域前期协商的任务。

绿树隐蔽的不仅有农田,也有先人的墓碣。“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坟墓迁移工作也是在所难免。工作组的胡润贵、赵恒山同志作为绿化办的主任与业务骨干对于这项工作也是尽心尽责。当地人讲究习俗,他们就进行沟通协调,尽量遵从,如果需要凌晨迁移坟墓,也全程陪同协助。数九寒天,踩在三寸雪上,也仍继续坚守。数月余,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开会协商制定工作方案,半夜仍在山林间披星戴月。为按时完成任务,放弃了自己的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最终完成建园核心区域三十八座坟墓迁移和拆除工作。

绿树终于可以栽植在供人观赏的植物园内了,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以谭成斌同志为主技术监管的技术小组拿过了交接棒。巡山找树,他跋山涉水;栽培种植,他亲力亲为;管护指导,他一一监管。他抚过园内的每一棵树,看过盛开的每一朵花,那段时间,他亲切地把园中的植物比作精心呵护的孩子,只有孩子茁壮成长,父母才能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初建至今,不仅解决各种困难,也从根源上抓重点,将诸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改善措施罗列成条,层层剖析,切实为了植物园更好地发展献计献策,也为了后辈能更好的扩充知识而添砖加瓦。

直至今日,岚皋县巴山珍稀植物园建设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充分保留了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和原生植物种群分布,共收集栽植各类植物200余种,其中国家、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及巴山特色植物将近100种,建成植物专类园24个。被授予国家AAA级景区、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安康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岚皋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新名片”。


林业包罗万象,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当下,“林业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老一代林业人以化己为木的敬业态度,践行了林业人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不怕艰险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座座翠微,每一片森林都是我们美丽家园的屏障,每一棵树木都是我们守护的家人,每一抹绿色都是我们心中爱的牵挂。几十年后,新一代林业人也会逐渐挑过时代的重任,怀揣着毕生的热情,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接受正能量、传送正能量,用自觉的行动,唤起全社会一同保护绿色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修复我们不可分离的家园。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林业人的担当,也是作为一名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现在做起,让保护环境成为日常习惯,让节能成为生活态度,从绿色低碳出行到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从厉行“光盘行动”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从义务植树、“云端植树”到担任民间河长湖长林长,低碳生活就在身边,点滴行动就能为美丽中国、低碳中国出一把力。久而久之,我们定能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让山川林草颜色更美,让伟大祖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