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县委巡察组不久,每天上班我都会路过一段修路现场,工人们忙着挖掘、铺设,车辆在拥堵中艰难前行,这看似平常的场景,竟意外地与我的巡察工作产生了奇妙的联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工作启示。
破旧立新,洞察沉疴。修路的第一步,必须清除破损路面。施工团队会使用机械将坑洼不平、布满裂痕的旧路面打碎、铲除。这和巡察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巡察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刮骨疗毒”的决心,深入到被巡察单位的各个领域,揭开那些隐藏在深层的问题。从文件资料的字里行间,到人民群众的声声诉求中,发现体制机制的漏洞、管理上的疏忽,揪出这些“病灶”,为后续的整改工作奠定基础。
精准规划,靶向监督。修路的第二步,要根据实际制定施工方案。每一段路的铺设都有着精确的规划。巡察工作亦是如此,面对不同的被巡察单位,我们要制定个性化的巡察方案。通过提前收集资料,了解被巡察单位的业务特点、人员结构,确定巡察重点和方向。在发现问题后,还要向被巡察单位反馈意见,提出工作建议,确保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能切中要害,帮助他们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协同合作,凝聚合力。修路的第三步,离不开多工种的协作配合。修路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多个工种协同作业。搅拌车、摊铺机、压路机各司其职,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顺利推进。而巡察工作同样需要团队协作,巡察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在巡察过程中,财务人员查阅账务资料,发现资金流向的异常;业务骨干梳理工作流程,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善于沟通的同志与群众交流,收集一手信息。大家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持续监督,巩固成果。修路的最后一步,还需要定期维护,才能保持良好的通行状态。巡察工作结束后,我们不能对问题“一察了之”,还要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回头看”、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方式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整改成果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