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路上的成长与担当

文章来源:县委巡察组 作者:田春柳 发布时间:2025-11-12 15:24 点击数: 字体: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投身巡察工作已满一载,这句俗语始终如明灯般照亮我的履职路,成为刻在心底的 “座右铭”。我虽在2018年前三次抽调参与过巡察,但彼时的工作要求、程序规范,与如今以巡察组长身份扛起的责任相比,如同“浅滩试水”与“深海扬帆”的差距。于我而言,这个岗位既是全新的挑战,更是淬炼初心的“熔炉”。每一次进驻被巡察单位,都是一场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次对业务能力的锤炼。从最初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精准聚焦问题、从容统筹推进,这段经历沉淀下的感悟与收获,恰似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越回味越见深意。

年初首次以巡察组长身份带组进驻时,那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慌乱,至今仍清晰如昨。堆满办公桌的文件资料厚如砖块,项目、账务凭证密密麻麻似“天书”,加之被巡察单位干部职工眼中带着审视的目光,即便曾以“老纪检”身份参与过巡察、自认为熟悉问题查找流程,还是依然乱了阵脚。“打铁必须自身硬”,我深知要带好巡察组、干好巡察事,首先自己得成为懂政策、精业务的“行家里手”。

从那天起,我便开启了“白加黑”的内心奋斗模式,白天带领组员扎进资料堆里查阅资料、与干部谈话交流了解掌握情况,去找可疑细节答案;夜晚回到家中靠在床头拿起《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巡察工作操作手册》等政策法规程序阅研,把重点条款划出来、强迫自己记下来,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就用红笔标注好,来天向其他组长和副组长请教。遇上机关周五集体纪检业务培训从不缺席,每次都带着巡察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去,揣着易解问题“金钥匙”回。

这份“劲儿”终在第二次巡察中初见成效。再次进驻时,我明显不再慌乱,逐渐摸到了巡察工作的“门道”:翻阅资料时,能快速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到“异常点”;与干部谈话时,能从细微的语气、表情变化中察觉“弦外之音”;梳理问题线索时,能理清逻辑链条找准突破口。更让我欣慰的是与组员的配合愈发默契,遇到观点分歧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总能找到最佳方案;安排工作时从没有人推诿退缩,都是“抱团取暖”往前冲;与被巡察单位干部职工沟通时也少了最初隔阂,多了理解与信任。巡察工作就像“啄木鸟治病树”,既要用“火眼金睛”精准找出“病灶”,更要耐心帮助被巡察单位“祛病强身”。

回顾在锤炼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处世经”。“人心齐,泰山移”,巡察从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的“集体战”。每次进驻前副组长总能把方案精细化、准备工作落实得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我则会组织组员开“诸葛亮会”,让大家把想法摆出来、把思路捋清楚。与被巡察单位打交道时,学会了“换位思考”,既要守住“坚持原则、较真碰硬”的底线,又要讲究方式方法,用真诚架起沟通桥梁。

记得有一次,被巡察单位一位中层老干部对巡察工作颇有抵触情绪,谈话都“话里有话”不愿多说。我没有急于追问,而是主动找他拉家常,从他参加工作聊起,从他负责过的项目谈到责任,慢慢解开了他“怕巡察找问题、怕工作受影响”的心结。最后,他不仅主动配合谈话,还反映单位在制度执行、流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推进巡察工作提供有利线索。这些经历让我更明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真诚与尊重永远是打通人心的“通行证”。

“路漫漫其修远兮”,巡察工作没有终点,全面从严治党的“长征路”仍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回望这一年的履职路,我不仅从业务“新兵”成长为合格“列兵”,更在较真碰硬中锤炼了党性。我更加清楚了巡察组长职责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责任,更是组织信任与群众期盼。未来,我将继续以“靶向问诊”的钻劲扎根巡察岗位,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守好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微力量”,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荣光的巡察旅程中,不断收获成长、书写担当。

责任编辑:    lgxjw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