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移 传承家风

文章来源: 作者:魏玉霜 发布时间:2018-04-27 15:59 点击数: 字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识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其中蕴藏的人生逻辑,影响中国两千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都身处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都应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也曾这样说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家庭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始终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这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这是明代高攀龙在其《高氏家训》中的一句话,是说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里,人品都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东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马援在烽火硝烟中不忘教诲子侄辈要修身,做到守恭默,慎交友,戒妄议,辨是非。晚清名臣曾国藩经常写家书要求子女以“勤、俭、谦”三字为主,禁绝奢侈慵懒,做读书明理、德才兼备的君子。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的家风,是拒腐防变最好的屏障。周恩来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时,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不请保姆,自己亲身洗衣;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 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身处高位,却依然如此勤俭节约,这就是我们人人爱戴的周总理。今年,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这样说道:“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好的家风犹如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坚定信念,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的扎实而安稳。家风是人格的镜子,好的家风必能涵养好的作风。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更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初心。

责任编辑:    本站
【我要纠错】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