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有个备受瞩目的重要事项,就是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这是新时代对改革模范的嘉奖与激励,更是对更多改革先锋的呼唤。
改革先锋,需要有勇于冒险,敢于担当的品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1978年,刚刚经历了十年“文革”、二十年“左倾”的中国,正处在“思想僵化” “文化断层” “科技断层”和“人才断层”的危险境地。在这种紧急关头,邓小平同志结合国情、世情,勇于冲破层层束缚,挺身而出,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于是,在以他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改革开放浩浩荡荡的拉开帷幕。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小平同志不从大局利益出发,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冒着风险大胆实施改革,诸位今天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分丰富的大好环境下吗?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闯将辈出、改革先锋者奔涌。尤其是党员干部,作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动力源,对中央已有明确部署的改革,如果不敢结合实际放手一搏,前怕虎后怕狼,该大刀阔斧的等待观望,该严格审慎的违规操作、盲目冒进,不顾改革总体利益,各取所需、挑三拣四,就会出现“宁愿不出事,干脆不干事”“有利则改无利就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改革就会不接地气、流于形式。
改革先锋,需要有正面困难,激流勇进的气度。改革先驱谭嗣同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触动利益的深层变革,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和困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如果没有打破陈规的信念,没有先行先试的勇气,没有激流勇进的精神,就难以到达攻克改革“坚冰”后的光辉彼岸。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必须要正视改革途中的困难,以“让社会发展得更好、让人民过得更好”的大爱担当,自觉抛却个人得失、荣辱,甘当群众的“护花使者”,广听民意,努力争取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和支持,坚持与中央思想统一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敢涉险滩、动真格,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创新。同时要有一颗不求全责备的包容心,切不可“鸡蛋里挑骨头”,要认识到出错是很正常的事,大不了“从头再来”。
改革先锋,需要有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决心。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最具说服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口头响应暗中抵制等“形式主义”, 只会让改革成为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出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滑稽场景。只有放下身子深入基层听民言、纳民智,了解百姓的真实诉求,及时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分析背景原因、妥善谋划解决方案,善于把上级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摸清底细、上下兼顾,进而深刻领会改革方向、意图和决策部署,才能确保改革“下得去、深得进、夺得下、可持续”,从而把改革的思路谋对,把改革的方法谋新,把改革的措施落实。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进入新时代,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更甚以往,时代呼唤改革者焕发猛将一般的激情,既要敢闯敢拼,攻坚克难,又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汲取助推改革的“全民智慧”,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利益上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在行动上共力亲为、善做善成。如此,方能当好改革弄潮儿,不负改革先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