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庭传承了优良的家风,受益的不止一代人,甚至能让整个家族都能长盛不衰。
自古以来,那些辉煌的家族都重视家庭,正因为这样,我们古代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家风故事和极具教育意义的家训家规,例如郑氏家族从宋元到明清时期约有173人为官却无一人贪腐,就是因为郑义门家族长达168条的家风家训,因此也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为世人所称道;又如以爱国为家风的岳飞,其母姚太夫人爱国治家的优良家训闻名于世;再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也因此成为正家风、重视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也成为现代很多人教育子女的参考,由此可见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
然而,大多数人却不明白家庭走向败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家风不正。普通家庭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子女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多走一些弯路,更甚者会容易招惹祸端;而领导干部家庭,如果家风崩毁,那么极有可能诱发严重的腐败问题,就会出现“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等一家子腐败的情形,不仅祸害家族,而且还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培养良好家风作为必修课,带头做清正家风的倡导者、建设者、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