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词中之龙辛弃疾寥寥数字便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近年来,农村经济生活迅猛发展,乡村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1月14日,岚皋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2022年农业农村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议,县、镇、村各级干部参加会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中央部署的硬性要求,也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善治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全方位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之举。长期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县结合具体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县域经济。目前,县域内富硒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水利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利用;旅游业持续提质增收。接续加强产业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定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带领人民创造更大财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需要发挥用人识人的眼光和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要充分发挥基层驻村干部的关键作用,更要深入群众之中,汲取民智,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在一线的“领头羊”作用。加大对网格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科学运用“321”基层治理平台,让每个在基层奉献的人都能发挥最大价值,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要完善配套保障服务、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基层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解决基层工作者后顾之忧,鼓励、吸引更多青年才俊踏踏实实扎根乡村,为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注入新鲜血液。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需要用优秀文化凝心聚力,打造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就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受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影响,广大乡村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村情,从实际出发,深挖优秀乡村文化内涵,创新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业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乡村振兴要立足当地生态禀赋,积极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人民群众要生活,更要生态,因此,就必须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成效稳步提升,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推进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继续进行厕所革命、抓严抓实污水治理、垃圾处置、江河禁渔、禁焚秸秆等一系列工作。“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地。”全力推动生态振兴,实现生态宜居仍需每个人从细微之处着手,顺应自然本色,激发生态价值。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航船舵”。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打造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教育活动,聚焦作风建设,坚决抵制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村级小微权力的规范运行。党员干部更要守好农村工作的责任田,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好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新的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党员干部要挑起赶考之责,主动担当作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