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苛政猛于虎”,以苛政与猛虎的巧妙对比,反衬出苛刻的暴政才是真正令人生畏、令人心寒。以史明镜,可以知兴替。新时代,新要求,新内涵,全面从严治党,必需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强化为政以德、为政以仁的大局意识。
“反腐永远在路上”“苍蝇老虎一起打”等一系列政治标语,难道不是继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之后,少数“政治怪象”、“干部乱象”的另一种反向折射?开创管党治党新局面,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净化政治生态、实现风清气正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应以德为先,提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并驾齐驱,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标准。为此,党员干部需常怀“三从”之新,方能为“四德”固牢厚实根基、修筑有力堤坝!
从心出发。“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半生,你是否有为理想而忍受现实的嘲笑?是否有遵从内心而不愿随波逐流?是否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和格局?工作即修行。身为党员干部,应严于律己,常怀公仆之心,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才能首先称之为合格党员、合格干部。改革进入深水区,在精准扶贫这块“硬骨头”面前,在为广大人民谋幸福面前,我们是否还能继续做扎做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忘初心?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这条康庄大道上,即使心酸,是否也能素履前行?即使逆境,是否也能扬帆远航? 拧紧思想信仰“总开关”,握好价值选择“方向盘”,系好精神脊梁“安全带”,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认同感,努力做一个忠诚可靠、思想纯正、敢于担当的人!
从头做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永不止步。于大,作风关系着国家党风、政风、民风;于小,作风连接着个人公德、美德、品德。十八大以来,整治“四风”成绩显著,然而,顽固性、反复性的特性驱使“四风”常常杀出个“回马枪”。在保持打击奢靡享乐歪风高压态势下,少数领导干部,政策落实靠说、工作成效靠测,并不鲜见;关起门来当市长、工作图上画圈圈,一如既往。伟大工程,需要保持党性纯洁;伟大事业,需要保持政风廉洁;伟大梦想,需要发挥“头雁效应”。作风建设永不停歇,党员干部,尤其“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立标杆,做表率,树榜样,努力弘扬正风肃纪正能量,不断激发各级领导干部自我净化意识。 读书即立德。深刻理解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争当作风过硬干部,为作风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把得严才能防微杜渐,抓的实才能防患未然。
从严问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员干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舞的好,皆大欢喜,舞不好,两败俱伤。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在“严”。严把制度关。制度是戒尺,是红线,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准则。“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党员干部应严以用权,永远不要心存侥幸触碰制度底线。严把主体关。“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制度再好也需落实到位,关键在人。如果只是一味充当“老好人” “讲情面”,也只是“搭花架不种花,摆钢琴不弹曲”。落实好责任主体,夯实好责任清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铁面执纪,严肃问责,真正做到严以律己。严把监督关。“严防灯下黑”“打铁还需自身硬”“驱除内鬼”等等,深刻揭示权力规律——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危险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而是信任激励与监督相统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民主集中,强化党内监督,开展自我批评,以“零容忍”态度把好不正之风的关口。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各级党员干部应以德为先,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此,方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