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代,士人多喜好清谈,以此为风尚。王羲之砭之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代顾炎武总结两晋灭亡,遂有“清谈误国”之说,后人引为“空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也特别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干部群众中一时引以为鉴。作为一名青年干部,笔者对该观点更是深以为然,因为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是埋头苦干出来的,青年干部受年龄、阅历、认知等因素的制约,对事物的认识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就好比大学阶段的学生们,他们有可能在哲学考试中获得满分,但不见得能真正理解哲学的真谛,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也尚需时间来沉淀,如整天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只会空谈不做实务,既不能得到发展锻炼,又得不到别人赞扬认可,反而给人留下浮夸无用的印象。可见,空谈误人害己,青年干部切忌坐而论道。
自古以来,评论者众,而行动者寡,国际歌中便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我们共产党人不也是通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斗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最终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吗。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如果不付诸实践、不付诸行动都只能沦为空想、幻想。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我们一起走过》系列专题纪录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活力、中国精神等等,哪一个是靠坐而论道论出来的呢。
当前,我们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干部在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承担了大量的重要工作,大部分青年干部都能立足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但也有一部分青年干部,眼睛紧盯着“官帽子”,心里总想着“早进步”, 做事急于求成,喜欢意气用事,事与愿违后,又常心浮气躁,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于是动不动就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挂在嘴上,牢骚怪话不断,却很少反思自己到底都做了哪些实际的工作,给单位又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常说,判断一个干部是不是好干部,不是看他说了多少,而要看他做了多少,青年干部确应以此为镜,自觉戒除浮躁心态,静下心,沉住气,努力从点滴工作实绩入手,逐渐增强干事业的本领,从根本上远离坐而论道。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广大青年干部正处于埋头苦干、增长本领的大好年华,要积极行动起来,拒绝坐而论道的假把式、空把式,争做埋头苦干的真把式、好把式。